52天婴儿喝蜂蜜水中毒进ICU?这些婴幼儿喂养常识你必须知道!

2025年2月18日 08:55

近日,一则“52天婴儿喝蜂蜜水中毒进ICU”的新闻引发热议,再次为我们敲响了婴幼儿喂养安全的警钟。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,家长们一定要掌握如下常识:

 

1. 1岁以下婴儿不能吃蜂蜜及其制品。

主要原因是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孢子。蜂蜜在酿造、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受到肉毒杆菌孢子的污染。

 

肉毒杆菌的芽孢适应能力很强,具有极强的耐高温性,即使在100℃的高温下也能存活,普通的加热处理无法完全消灭这些孢子。

 

对1岁以下婴儿来说,其肠道环境尚未发育成熟,无法像成年人一样抵抗肉毒杆菌孢子,容易导致肉毒杆菌在肠道内繁殖并分泌毒素,加之婴儿的肝脏解毒功能尚未发育完全,从而引发严重的中毒症状,如呼吸困难、肌无力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除了蜂蜜,一些以蜂蜜为原料制作的点心(如蜂蜜燕麦片、蜂蜜饼干等)也不建议喂给1岁以下的婴儿。

 

2.婴儿需要额外喂水吗?

根据最新的权威指南和研究,婴儿是否需要额外喂水取决于其年龄和喂养方式。

 

0-6个月婴儿:不需要额外喂水,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。母乳中含有约88%的水分,能够满足0-6个月婴儿的全部水分需求。

 

母乳的前奶较稀,富含水分,可以有效缓解婴儿的口渴;后奶则富含脂肪和蛋白质,支持婴儿的生长发育。按标准比例冲调的配方奶,水分含量也很高,通常能够满足婴儿的水分需求。

 

额外喂水可能会影响婴儿胃容量,影响奶量摄入,导致电解质紊乱,增加肾脏负担,还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(水或容器可能会受到污染)

 

6-12个月婴儿:一般不需要额外喂水,这个阶段的婴儿饮食以奶为主,辅食为辅。只要保证足够的奶量,通常可以满足其水分需求。

 

特殊情况下可适当补充,添加辅食后两餐间、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或生病(如发烧、腹泻、呕吐)时。

 

3. 从小喝含糖饮料,会增加孩子未来健康风险。

蜂蜜中约80%的成分是糖,多项研究表明,给儿童喝含糖饮料会影响食欲、肝肾骨骼健康等,导致蛀牙(龋齿)、肥胖、心血管疾病、痛风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疾病风险。


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习惯,尽量控制孩子饮食中的糖,而不是想着增加口味让孩子多吃,即便是孩子大了以后可以喝水或其他健康饮料了,也是建议喝水或牛奶。

 

4.其他喂养误区

❌ 酒:绝对禁止给婴幼儿喂酒。

婴幼儿的肝脏和代谢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对酒精的耐受性和分解能力极低。酒精进入体内后,无法被及时代谢,容易在体内积累,发生酒精中毒,导致嗜睡、昏迷、呼吸困难、心率加快、低血糖,甚至危及生命。

酒精对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,能够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传递,影响大脑的发育,导致智力发育迟缓、反应迟钝、学习能力下降,甚至出现行为异常。酒精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,降低婴幼儿的免疫力,使婴幼儿更容易感染疾病,如感冒、肺炎等。

 

坚果

婴幼儿的咀嚼能力和咽反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,无法像成人一样有效咀嚼和吞咽坚果,整粒坚果容易被误吸入气管,导致窒息,危及生命。

且坚果是常见的过敏原之一,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容易对坚果产生过敏反应。坚果脂肪含量高,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无法有效消化高脂肪食物,可能导致消化不良、腹泻、腹胀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
 

❌ 腌制品

腌制品通常含有大量的盐,婴幼儿的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,无法有效代谢过多的盐分,容易导致肾脏负担过重,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。

腌制过程中,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显著增加,亚硝酸盐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。腌制过程中,蔬菜中的维生素C会被大量破坏,导致营养不均衡。腌制品在制作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,尤其是家庭自制的腌制品,可能存在肉毒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风险。

 

❌ 海鲜

海鲜是常见的过敏原之一,特别是虾、蟹、贝类等。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容易对海鲜产生过敏反应。

海鲜富含蛋白质,但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可能无法有效消化高蛋白食物,导致消化不良。部分海鲜可能含有重金属(如汞),婴幼儿的肾脏和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,无法有效代谢这些重金属,容易导致重金属中毒。海鲜如果处理不当或未煮熟,可能携带细菌、病毒或寄生虫,导致食物中毒。

 

因此,1岁以下婴儿不建议喂食海鲜,因为过敏风险较高,且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。1岁以上婴幼儿可以逐渐尝试添加少量海鲜,且每次只添加一种,但需谨慎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和消化不良等。

 

这些婴幼儿喂养常识太关键了,赶紧转给身边更多的新手爸爸妈妈、准爸爸妈妈们